为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院档案馆于建党百年之际举办了“科学丰碑档案基石——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档案展”。策展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夯实前期基础、建立专业团队、强化规范管理、严格审核档案公开流程,并建设了全景网上展厅。展览以“小空间大内容”为特色,精心设置沉浸式展项,持续开发衍生产品。展览入选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在发挥档案弘扬科学家精神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小空间大内容,原汁原味还原档案。策展团队克服场地限制,在300㎡的有限空间内集中展示了106位科学家的300余件珍贵档案,既包括常规的公务文书、书信、论文手稿、实验记录,还包括手稿、磁带、胶片、标本、显微镜、签名旗等极具特色的实物;既有科学家们代表性科研成果档案,也有反映他们个人生活、家庭家风等方面的档案,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保证展示效果,所有展品均采用仿真件,所有展柜均采用低反射玻璃,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档案的原貌,准确、真实地反映科学家的科研历程和精神风貌。
小巧思大情怀,精心设计沉浸展项。一是设计还原了钱三强家中书房一角,房间内书桌、藤椅、台灯、书籍、文具等都比照家中原样挑选和布置,通过展示解读墙上“从牛到爱”题字背后的故事,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钱三强家严谨治学的氛围。二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联动播放李四光先生创作的中国第一首小提琴独奏曲,结合档案展品介绍,感受科学家科研之外的多才多艺和家国情怀。三是特别展出了签满400多位著名科学家名字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签名旗,包括周恩来、竺可桢、李四光、严济慈等,见证他们为开创新中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小展览大内容,深挖打造衍生产品。一是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网上展厅,不仅真实还原线下展览的布局和展示内容,还通过热点互动、自动导览讲解等数字化手段,让档案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二是结合《档案里的新中国科技》百集系列短视频项目,把线下展览中的精华内容转换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线上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极大地扩大了展览影响力。三是凝练策展过程中的相关素材和研究成果,持续开展档案编研,策划出版衍生图书,不仅为档案展览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提供了新途径。
原文刊载于《四川档案》202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