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的发展定位,切实加强顶层设计规划
中科院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在推进档案工作发展进程中,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949年中科院成立之初,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在办公厅秘书处下设档案组。1950年,中科院制发首个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即《中国科学院档案管理现行办法》,明确了档案工作内容与要求,为建立规范有序的档案工作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后,中科院严格按照国家档案事业发展部署,恢复、整顿科技档案工作,进一步推进机关档案工作。
中科院历任院领导高度重视档案工作。郭沫若、卢嘉锡、路甬祥、白春礼等多位院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充分认识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档案工作在“支撑创新,服务科研”中的作用。
在档案事业发展中,中科院非常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详细规划档案工作长远发展。2014年,《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作为中科院档案工作中长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实施意见》提出了推动档案工作创新跨越发展的25项具体举措。时任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表示,要学习中科院落实两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劲头以及在机关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力度;中科院出台的《实施意见》“有干货、能落地”,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2016年,中科院将档案工作纳入《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并专门制发《中国科学院“十三五”档案工作发展规划》,中科院档案工作发展从年度计划管理转为规划管理,迈入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不断健全档案工作体系
中科院坚持将档案工作作为办公厅工作的重要职能之一,不断完善院级档案管理机构。建院之初,中科院在办公厅设置档案组,主要负责院部机关档案事务。1960年,中科院成立档案管理处,负责机关档案工作和院属单位档案工作的统一指导。2001年,中国科学院档案馆建立,负责院属单位档案的进馆接收与保管利用工作,业务上接受办公厅指导。2013年,中科院进一步调整档案馆的职能定位和运行机制,明确其受办公厅委托,履行全院档案行政管理与业务建设职能,并增加人员编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中科院不断完善院属单位档案机构设置。1960年,中科院党组转发办公厅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我院档案工作的报告》,要求院属单位按照中央规定建立档案室,集中统一管理本单位档案工作,院属单位档案机构设置逐步完善。201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综合管理条例》再次明确院属单位档案机构设置要求和职能定位。
中科院不断健全院所两级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档案工作责任体系,推进建立以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主干,覆盖各类重大科技项目、各类分支机构的专兼职档案人员网络,重点强化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和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
中科院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的举措得到有关方面肯定,并在2015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始终坚持“依法依规、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着力提升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中科院遵循科研管理和科研活动规律,不断建立健全科技档案制度,为规范中科院科技档案业务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为国家科技档案事业发展贡献了中科院智慧与力量。1983年,中科院根据《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制发《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档案工作办法》,该办法为1987年《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管理暂行规定》的出台提供了重要基础。1986年,中科院制发《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与科研档案分类简表》,并在1995年受国家档案局委托,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担《中国档案分类法科学研究档案分类表》编制工作。2006年,中科院初步形成了由《中国科学院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和8类档案建档规范构成的科技档案工作制度体系。2017年,中科院瞄准科研活动组织的新形式,制发先导科技专项档案管理制度和业务规范,在国家规范重大科技专项档案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资源建设常抓不懈。中科院坚持不断加强档案资源建设,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全方位、多维度记录科研管理与科研发展历程,展现科技事业发展历程;加强科技档案资源管理,制定各类文件材料建档规范,明确归档范围与质量要求,开展科技档案工作检查评比(1983年)、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定级(1998年)、档案管理标准达标考评(2007年),规范重大科技项目档案验收等,不断提升档案资源质量;推进档案资源汇交与整合,完成院属单位一期169个全宗近10万卷档案的移交进馆及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院属单位二期档案进馆、先导科技专项数字档案资源进馆,为科技档案资源整合奠定基础。
开发利用推陈出新。中科院立足科技档案资源特色,在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自2016年以来,中科院逐年举办国际档案日档案宣传展,全院100多个院属单位积极参与,档案宣传活动实现了组织常态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个性化和平台多元化。同时,编制《中国科学院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珍藏档案图册》《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手稿珍藏档案图册》和《著名科学家手稿珍藏档案选》,让档案“走出来”“活起来”。
始终坚持“整体推进、分级建设”的发展布局,大力推进档案工作转型升级
1990年,中科院以“文档一体化”为目标,启动研发中国科学院文书与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并于1995年开始在全院范围内推广该系统,逐渐实现了与中科院办公自动化系统(简称ARP系统)的互联互通,是ARP系统建设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院所协同,按照“广泛咨询、突出特色、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思路,以建设数字档案馆(室)为切入点,在实现数字档案馆(室)系统与全院公文管理系统对接以及院、所两级档案系统对接的同时,着力推进院属单位数字档案室系统与科研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为科研电子文件收集归档、科技档案工作转型升级铺路架桥。
始终坚持“人才兴档、配齐配强”的发展理念,着力强化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2013年,中科院调增中科院档案馆人员编制至23人,极大地增强了院级档案工作机构人员力量。2014年,在《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院属单位专职档案人员的配备标准。
建院以来,中科院通过组建科技档案业务协作组、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不断促进档案人员之间的交流,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2013年以来,中科院确立了“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实行档案人员分类管理、强化档案业务分类培训”的队伍建设方针,持续开展所局级干部档案管理培训、档案业务骨干培训、档案基础业务培训和档案专项业务培训,着力提升档案人员创新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其中,几年来坚持举办的所局级干部档案管理培训获得国家档案局的高度评价,同时,中科院还积极加强“中国科学院档案人才库”建设,进一步增强档案人才储备。
“十三五”时期,中科院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档案人员开展档案课题研究,提升档案人员的研究能力。目前已在档案制度建设、资源建设、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长期保存等方面设立了多项研究课题,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回望过去70年,中科院档案工作在管理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和工作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放眼未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的类型、数量、格式不断刷新旧有记录,科研活动逐步向数据密集型的第四范式转变,科研活动的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学科性和综合性越来越明显,档案工作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中科院将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牢记“保存历史、支撑创新”的发展使命,认真研究谋划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档案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推动档案工作提高到新水平、发展到新阶段,使档案工作为中科院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更强助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9年5月9日 总第3370期 第一版 作者:潘亚男 王 兰